蚊子的最大克星,竟不是蚊香教你1招,
夏天一来到,处处蚊子咬。
一咬一个包,简直受不了。
天气越来越热
蚊子越来越多
稍不留神被咬上,就能起个很大的包
相比于大人,孩子们更容易招蚊子喜爱,无论是在家里、公园、小区……明明各种驱蚊工具都用上了,蚊子还能出其不意的在孩子手上、腿上、脸上咬上一口,让你不厌其烦。
这不,一位宝妈在育儿群里发出了一张自己儿子被蚊子咬的图片,
相片中他儿子的耳朵,真都可以跟“猪耳朵”相媲美了,这位宝妈说起来真的是又可气又可笑。
谁知道她发完后,还有更为奇葩的相片。
一位宝妈跟着晒出了她侄女被蚊子咬后的照片:
这个小姑娘被蚊子咬出了眼影和腮红,我不禁“佩服”起这只蚊子了,难道它是蚊子界的“化妆师”,怎么会这么对称呢?
这是一位宝妈儿子的小脚丫:看着像个小猪蹄,胖胖的,看着超级可爱。
看这个孩子咬了对称两个,蚊子是有灵性吗?怎么还知道对称呢?不仅有红脸蛋,而且还有眉心点,咬得也太可爱了吧!
看到这些照片,可能有些人会笑,但是在妈妈的眼里,真的是超级心疼,甚至想把那些蚊子们“满门抄斩”。
很多妈妈也发现,到了晚上,带孩子出去散步的时候,蚊子总是喜欢围绕在宝宝的身边。
而且不只是散步的时候,晚上睡觉的时候,大人能够安稳入眠,但是孩子却一直被蚊子“照顾”着,被咬了之后就号啕大哭,既影响孩子的睡眠,也影响大人的作息。
蚊子到底靠什么能这么精准地追踪到“猎物”的?蚊子的行为,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嗅觉系统。例如,雌蚊在交配后,需要利用嗅觉系统,感应宿主的化学气味,来定位并完成吸血补充能量;吸血后,又要利用嗅觉系统,感应环境中的化学气味来寻找产卵地点。
蚊子的嗅觉系统包括触角与下颚须,触角与下颚须上又有很多很小但形态各异的嗅觉感应器(简称嗅器)。例如已经发现的蚊子的嗅器,就有尖端毛状、平端毛状、锥形、腔锥形等。这些嗅器是蚊子感知周围环境中化学气味小分子的功能单位。
嗅器表皮上有很多细小的孔洞,化学气味小分子就利用这些空洞进入嗅器。在嗅器中有嗅觉神经树突分布,在神经树突表面分布着许多嗅觉受体蛋白,这些受体蛋白感知到化学气味小分子后将信息传递到昆虫大脑。大脑综合了各种信息后发出指令,从而影响到蚊子的行为。
为了躲避蚊子,机智的家长们在买房时,总是倾向于买高楼层,但家里还是会有蚊子,到底要住几楼,才不会有蚊子呢?
为什么被咬后会形成蚊子包?吸完血,蚊子飞走了,蚊子唾液蛋白却留在了人体内。人体免疫系统被调动起来,试图清除这些外来物质,发生了免疫反应。
在这个过程中会释放一种物质叫组织胺,它能让毛细血管扩张,增加血管管壁的通透性,让细胞之间充满了液体,也就出现了炎症。
这时被蚊子叮咬的地方才发痒、红肿。这就是我们被叮咬后,身体上会出现小包包的原因。
另外,除了会有包外,那里还会痒,这是怎么回事呢?首先,它不是因为短针刺人或唾液里的化学物质而引起的。
刚才我们不是说,人体在被叮咬后,会释出一种称为组织胺的蛋白质嘛,它是用来对抗外来物质的,而这个免疫反应引发了叮咬部位的过敏反应。
当血液流向叮咬处以加速组织复原时,组织胺会造成叮咬处周围组织的肿胀,此种过敏反应的强度因人而异,有的人被蚊子咬后的过敏反应比较严重,就比如孩子,所以你会发现孩子被叮咬后的蚊子包比成人的要大得多。
如果蚊子的叮咬只会引起皮肤红肿瘙痒,那还是很好处理的,只需要止痒就可以了。然而,每年蚊子肆虐的季节,有关蚊子叮咬致死的新闻频频被报道出来,很多人不知道,蚊子已经成为每年致人死亡最多的生物。
宝宝们更容易获得蚊子的“青睐”?1、宝宝体温较高
据调查研究显示,蚊子在进行捕食的时候会受到温度的干扰,它们大多都会选择温度处于1到40度之间的“猎物”来进食,而且温度越高的“猎物”越能吸引蚊子的注意力。
我们都知道,小宝宝的体温往往会比成人更高一些,所以我和儿子躺在一起的时候,蚊子才对我“不管不顾”,而去先叮我的儿子。针对这一点,家长们可以采用物理防蚊法,最简单有效的就是利用蚊帐啦,有了蚊帐的保护,孩子们可以酣睡一整晚。
2、宝宝出汗量大
皮肤上的汗液在细菌的作用下,会分解成乳酸等物质,这些物质对于蚊子有很强的吸引力,由于宝宝本身体温更高,而且多动,各位宝妈在带孩子的时候,应该都有过宝宝一觉醒来一身汗的经历,那么比大人更容易出汗的小宝宝,自然更容易得到蚊子的“偏爱”。
、宝宝的皮肤比较嫩
刚生出来的宝宝皮肤是非常娇嫩的,用"吹弹可破"这四个字来形容宝宝的肌肤可太合适不过了。而蚊子叮咬需要先将口器刺进孩子的皮肤,孩子皮肤嫩,蚊子要把口器刺进皮肤内吸血就相对更容易,而且小宝宝没有反抗蚊子的意识,所以蚊子会更喜欢叮咬小宝宝。
除了孩子,这几类人也是蚊子重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njiangyoumendaxia.com/shcf/15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