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女模20岁靠ldquo自杀rd
那这个yamikawaii到底有什么魔力?
也许这个词大家听着陌生,但多多少少知道它的亲戚:
“卡哇伊”
(很想rua~)这种风格通常让人感觉很幼态、“软软的”、人畜无害。(直女看了也说“可”啊)这种“萌”让人感觉没有什么攻击性、不锋利、不咄咄逼人。在日本女演员中,上白石萌音就很有这种接近二次元人物的“卡哇伊”特质。(是我羡慕的卡姿兰大眼了,摔!)小小的个子、肉肉的脸、“二次元”大眼,简直就是照着漫画少女长的吧!(小女孩拿冰淇淋什么的,除了卡哇伊我还能说什么)而前两年衍生出的yamikawaii,可以说是“黑化”了的可爱,是“病态”的可爱。(“黑化"之前还是先卖个萌)把可爱病态化,于是画风就从这样:变成了这样:在可爱之余还有随处可见的“破碎”。像创口贴、绷带、伤口......都是“病态可爱”风常见的元素。(我是个纸片人,我心情不太好)这种风格的妆容也有一定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眼妆、腮红上。再配上鼻环、唇钉这样有点“看着肉疼”的饰物。油管上也有博主出了病态可爱风的妆容教程。通常要用到粉色、红色系的眼影,关键在于大面积铺色,尤其是从眼下到颧骨的位置。一顿操作猛如虎。(看了直呼海量!)整张脸红红的,会营造出一种类似“哭过”、“受伤”、“病态”感。最后完妆的时候要再加上创口贴之类的装饰。
美而破碎、可爱还有点”反社会“,
正是这样的反差让它流行起来。
这种风格可能会令人联想到“丧文化”,(两手插袋,谁也不爱)或者是厌世系审美,(OS:你看我想理你吗)(怎么人家垮起个批脸还是很美...)你可能会以为走病态可爱风的也全都是这样“丧丧”的女孩,但其实它的先驱者却是个大老爷们。超爱粉红色的那种。他创造的"有病酱"就是病态可爱系的代表。13年开始在ins上发布,现有近10万粉丝。2东京原宿的竹下通街像一个马卡龙盒子,容纳着所有色彩缤纷的表达。那里时尚店铺林立,汇聚着一票打扮特立独行、不走寻常路的年轻人。(您得敢穿,得支棱起来!)“有病酱”的周边店铺就开在那儿。一位记者到店探访,手上拿着“有病酱”的周边问:“这个好可爱,上面写的是什么?”“我想死”作者回答。这就是“病态可爱”的风格,可爱的形象配搭着“暗黑”和“死亡”的元素。(长着最可爱的脸,说着最“丧气”的话)比如注射针头,比如花衣服上一边印着“我爱你”,一边又是“杀了你”。(你说你怕不怕)而作者使用这样的元素并非刻意猎奇,
他是将一部分真实内心袒露出来,
刻意把一些在东亚文化中相对禁忌的“自杀”、“抑郁”话题摆在明面上。
他在开始创作这个形象的时候还在读高中,
那时候正因(外)祖父母对他的语言暴力而饱受折磨,
“有病酱”就是他宣泄情绪跟避开现实的通道。
虽然最开始的创作动机只是疗愈自己,
但随着“病态可爱”和“有病酱”的传播,
他安慰到了更多的人。
3
开头提到的Hanayo就是其中一位,
虽然之前有了那样的经历,她依然选择坚持自己,袒露自己。
即使把自己暴露在网络上会受到公众的指指点点,也不去隐藏自己。
无论是病态还是可爱,
都是她。
这份坦诚给她带来了很多粉丝,这些粉丝又反过来给她更多支撑。
一种羁绊就这样产生。
尤其是在大家的心门关得比较紧的日本社会,这样彼此相连的感觉会有更强大的力量。
就像一位“有病酱”的粉丝对作者说:
“你救了我。”
可爱与病态的结合令天真也有了一点“邪”,
也让“抑郁”、“心理健康问题”不再只是被沉重地提起。
这也是“有病酱”作者的创作目的,
他想改变大家对心理疾病的刻板印象。
只不过这种带有强烈情绪的时尚风格,还是会引起很多人的反感。
很多人会用“变态”、“难受”这样的字眼评价。
但也有一些人为它辩护:
也没有人规定时尚、穿衣必须要让别人都感觉“好受”。
就像文艺作品并不只一味歌颂美好一样,
时尚也不必永远为了凸显身材曲线和漂亮脸蛋而存在。
它们都可以是话语并不安全、有力时,情绪的另一种出口。
如果有些东西不好启齿,可以写下来、唱出来,当然也可以穿在身上。
大家觉得呢?
你们会用怎样的方式表达自己呢?留言告诉我们吧~素材丨来自网络
编辑丨贺不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njiangyoumendaxia.com/shff/10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