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丨化妆品中常出现的不合规成分,你都了
《唯美工匠》见习记者胡青青
对于消费者来说,护肤品或彩妆的使用目标是在安全基础上达到养护或美化的作用。可以说,护肤品的无害性是消费者的最基础诉求,也是品牌或生产厂家保护自身信誉的第一防线。作为由各种原料经过合理调配加工而成的复配混合物,化妆品的特性及质量好坏除了与配制技术及生产设备等有密切关系之外,还主要决定于构成它的原料。
而化妆品的原料主要分为基质原料、辅助原料和功效原料,基质原料主导产品的剂型与性质,比如油性原料、粉质原料、胶质原料、表面活性剂、溶剂原料等;辅助原料在化妆品配方中用量不大,却极其重要,对化妆品的成形、稳定或赋予色、香以及其它特性起着重要作用,包括保湿剂、粘结剂、颜料/染料、防腐剂和抗氧剂、香料、添加剂等,功效原料顾名思义,主要是指赋予化妆品特殊功效的成分,比如烟酰胺、虾青素等。
随着《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的实施,我国对化妆品原料的管控更加科学规范,对新原料的使用也采取鼓励正常,与此同时,对市场化妆品原料的安全使用管控也更为严格。通过对市场产品的抽检情况来看,很多不法企业企图在添加剂上做文章,尤其是禁限用物质已然成为化妆品的重灾区。
今天,《唯美工匠》就带大家来看看,那些不合格产品中常出现的不合规成分都有哪些!
01
五大防腐成分
虽然很多品牌产品都在宣称无防腐无添加,但事实上,科学合理的防腐剂使用在化妆品中是必要的,它通过作用于微生物的细胞膜、细胞壁及酶等多个靶点,破坏细胞的分裂,抑制细菌生长和繁殖,保证化妆品在有效期内的质量。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防腐剂种类多,过量添加或频繁使用,也会对人体皮肤产生刺激过敏反应。
较为危险的防腐剂成分主要有:甲基异噻唑啉酮MIT/甲基氯异噻唑啉酮MCI、尼泊金酯类、甲醛和甲醛供体类、苯酚、苯氧乙醇。
01
甲基异噻唑啉酮MIT/甲基氯异噻唑啉酮MCI
甲基氯异噻唑啉酮和甲基异噻唑啉酮俗称为卡松,前者的化学名称为2-甲基-4-异噻唑啉-3-酮,简写MIT,是一种高效杀菌剂,耐热之水性防腐剂,可以抑制微生物生长,但曾被报道具有细胞毒性和神经毒性;
而甲基氯异噻唑啉酮(MCI)则多用于洗发产品。此成分有一定的过敏、致癌性,依靠释放甲醛起到的防腐保质作用,含量虽不高,但长期使用会慢慢积累,会出现头皮剧烈瘙痒、大量脱屑。
MIT和MCI在化妆品中都用作防腐剂,对皮肤具有一定刺激性。因此,在《化妆品卫生规范》意见征求稿中,卡松是禁止使用在驻留型化妆品中的。欧盟在年9月发布的(EU)No/号修订案,也禁止MIT和MCI在驻留类产品中使用,淋洗类产品中最大允许使用浓度为0.%(作为MCI:MI=3:1混合物)。在中国最大允许浓度(MI/MCI)为0.%,在淋洗类产品中不能同时使用。
02
尼泊金酯类
尼泊金酯,化学名称:对羟基苯甲酸酯类,是一种有机化合物,白色结晶粉末或无色结晶,易溶于醇,醚和丙酮,极微溶于水,沸点-℃。主要用作有机合成、食品、化妆品、医药的杀菌防腐剂,也是一种高效的乳化稳定剂。
中国化妆品卫生规范中规定对羟基苯甲酸酯类防腐剂在化妆品中单一酯的最高限量为0.4%,混合酯为0.8%,在pH3~8的范围内均有很好的抑菌效果。不过有研究报道化妆品中过量使用对羟基苯甲酸酯可引起接触性皮炎,在人体内累积,增加女性患乳腺癌和子宫癌的风险。
03
甲醛和甲醛供体类
甲醛是一种有机化学物质,化学式是HCHO或CH?O,分子量30.03,又称蚁醛。是无色有刺激性气体,对人眼、鼻等有刺激作用。水溶液的浓度最高可达55%,一般是35%-40%,通常为37%,称做甲醛水,俗称福尔马林。
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中,将甲醛放在一类致癌物列表中。
不过个人护理用品协会曾经针对个人护理用品中的甲醛缓释类防腐剂发表过声明,指出个人洗护用品中含有的微量甲醛是安全的。在《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版)中,甲醛和多聚甲醛是可以作为防腐剂存在的,限量值为0.2%(禁用于喷雾)。
04
苯酚
苯酚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6H5OH,是具有特殊气味的无色针状晶体,有毒,是生产某些树脂、杀菌剂、防腐剂以及药物(如阿司匹林)的重要原料。也可用于消毒外科器械和排泄物的处理,皮肤杀菌、止痒及中耳炎。苯酚有腐蚀性,接触后会使局部蛋白质变性,可抑制中枢神经或损害肝、肾功能。
年12月,网红唇膏美国小蓝罐Blistex、Carmex等就被测出含有苯酚。苯酚用于化妆品中作防腐剂,但是苯酚有毒,对女性的生育能力是有影响的,可能导致不孕或者难以生育。另外,苯酚在欧盟化妆品法规中是禁用成分,也是我国《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版)中的禁用成分。而苯酚在美国没有禁用,只是限制使用。
05
苯氧乙醇
苯氧乙醇常见于护肤霜和防晒霜。苯氧乙醇是一种无色微黏性液体,有芳香气味,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和氢氧化钠。它常用以护肤品的有机化学化合物,可由乙二醇及甲酸醚化而成,多见于润肤露和防晒乳,发挥抗菌功效(一般与季铵盐一起使用),经常在生物性缓冲溶液里被用作有剧毒的叠氮化钠的替代品,因为2-苯氧乙醇的毒性较低,而且在化学上对铜及铅并不活跃。
苯氧乙醇在使用浓度2%以下被认为是比较安全的,属于低度皮肤过敏危险性,使用在护肤品中有可能引起发烫,使用成本大约2,3毛/公斤。
02
彩妆四大有害成分
02
睫毛膏-P一苯二胺
在20世纪30年代,有美国女性在使用一种叫做LsahLure的染睫毛剂后,数十人失明,一人因感染而死亡。而其罪魁祸首则是P一苯二胺,常被添加进睫毛膏中作为染料。
p-苯二胺加入3%的双氧水颜色变黑,加入5%三氯化铁可变成棕色,因此多添加于染发剂和睫毛膏中。并且,它对毛发中的角蛋白有极强的亲和力,其氧化过程就是染发时颜色的固着过程。但是,P-苯二胺有很强的致敏作用,可引起接触性皮炎、湿疹、支气管哮喘等。
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p-苯二胺在3类致癌物清单中。
02
粉底液或防晒霜-羟苯甲酮
羟苯甲酮(2-羟-4甲氧二苯甲酮),是微黄色结晶粉末,熔点66℃,60~66℃(化妆品原料标准Ⅱ),是一种常用的紫外线吸收剂,常被用于粉底和防晒产品中。
它一方面能抵卸紫外线,一方面却在某种情况下能导致对阳光的过敏或不良反应。欧盟的消费品科学委员会认为,若防晒霜中二苯酮一3(羟苯甲酮的正确译名)不大于6%,或所有化妆品中浓度大于o.5%作配方保护之用时,除去可能导致接触过敏与光敏外,它不会对消费者健康产生危害。
03
粉/润肤油-棕榈酸视黄酯
棕榈酸视黄酯又名视黄醇棕榈酸酯,棕榈酸视黄酯在化妆品、护肤品里主要作用是美白祛斑,抗氧化剂,多被用在进粉底、润肤油中。它是维生素A的一种衍生物,很容易被皮肤吸收,然后转换成视黄醇。视黄醇的主要作用就是加速肌肤新陈代谢,促进细胞增生,同时激发胶原蛋白生成。
棕榈酸视黄酯在美国FDA,欧盟,加拿大被允许以不超过1%比例的量添加在护肤品中。因为“高剂量”在医学上被证明会导致胎儿畸形。并且,在紫外线下,该成分可能会分解,引起基因突变,损坏DNA。不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并未将棕榈酸视黄酯划为(可能)致癌物。
04
腮红-芙蓉石及硅石
芙蓉石及硅石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研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用途,但有时也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二氧化硅的粉尘极细,比表面积达到m2/g以上可以悬浮在空气中,如果人长期吸入含有二氧化硅的粉尘,就会患硅肺病。
芙蓉石及硅石凭借轻微的遮瑕力,增加皮肤顺滑感,让皮肤细腻妆容服帖,常被用在腮红中。不过,芙蓉石及硅石已经被认为是可能致癌物质,长期使用对人体免疫和呼吸系统产生有毒作用。
03
常出现的高危重金属
专家指出,化妆品中金属含量和人体摄入量是决定其是否有害健康的关键指标。如果长期大量使用含有重金属的唇膏会危害健康。比如,铅通过皮肤吸收后,有可能出现神经、消化等系统的问题。而镉则会对心脏、肝脏、肾脏、骨骼肌及骨组织有一定损害。
这些重金属用于化妆品中,它们可以短期内抑制皮肤中的黑色素生成,提亮肤色。添加了重金属的化妆品可以在极短的时间中产生效果,但是常年累月地使用,会导致皮肤重金属中毒,甚至对人体产生危害。比如引起头痛、头晕、失眠、健忘、神经错乱等,对于皮肤而言,接触含重金属化妆品会导致毛孔粗大,容易长痤疮等副作用。
化妆品中的重金属主要是指砷、铅、汞、镉四种,法规要求必须检测的也是这四种。我国化妆品重金属的限量标准跟欧盟一样严格,根据我国《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年版)要求,化妆品中相关限量标准分别为铅≤10mg/kg,汞≤1mg/kg,砷≤2mg/kg,镉≤5mg/kg。
相关法规对化妆品成分严格的使用规定可以减少产品对人体产生的伤害,但同时也需要企业的自觉严格遵照执行。对于消费者来说,知晓这些成分,可帮助他们在挑选化妆品时进一步做出合理的取舍和判断。
参考文献:
《化妆品原料使用频率情况调查》周泽琳,冯俊,李勤
知乎热门问答《目前化妆品、护肤品中最安全的防腐剂是哪种?》放心选
《彩妆中着色剂的使用情况研究》任国杰,毛希琴
《化妆品毒哪?》王进雨,黎史翔
知乎问答《化妆品为什么重金属超标,和美白有什么关系?》默闻
万方数据《唇膏中含多种重金属大量使用存隐患》
本文所有成分皆有参考百度百科
广告
更多精彩
群星璀璨!年中国化妆品唯美工程师奖完美落幕
洞察新趋势,诺斯贝尔携重磅新品杭州首发
再敲警钟!国家药监局连发批不合格化妆品和假冒化妆品清单
时隔4年,Pantone再推组合年度色——赋予希望的极致灰和亮丽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njiangyoumendaxia.com/shjg/12011.html